土木堡之变指明正统十四年(1449),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,明英宗被俘,造成明朝国内动荡、新皇帝短时间内继位、瓦剌大军逼近北京城,几近被迫迁都的情况下,主战派于谦奋起抗敌,成就了史上赫赫有名的于谦以及京师保卫战,此战也是明朝初期到明朝中期的转折点。
那这个土木堡之变和”阉人”带有什么关系呢?为何兵部尚书和将军均对“阉人”咬牙切齿呢?
91wan《明朝时代》帮您解析这个阉人误国的历史事件。
元朝末年明朝初年蒙古分裂为兀良哈部、鞑靼部、瓦剌部三部。其中,瓦剌经过长期发展,势力增强,瓦剌首领也先统一蒙古,并有吞并中原之心。
明正统十四年(1449)二月,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,向明朝政府邀赏,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,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,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,就制造衅端。
瓦剌不断在边关集结 滋扰生事
这年七月,统率各部,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,其中瓦剌部落首领也先亲率进攻大同。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,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,准备亲征。兵部尚书邝埜、侍郎于谦以及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极力阻拦,但英宗偏信王振,一意孤行,执意亲征。
7月16日,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,由于组织不当,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,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,军内自相惊乱。19日出居庸关,过怀来,至宣府。8月1日,明军进到大同。也先为诱明军深入,主动北撤。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,仍坚持北进,后闻前方惨败,则惊慌撤退。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“驾幸其第”,显示威风;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,故行军路线屡变。至宣府,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,明军3万骑兵被“杀掠殆尽”。